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研究
来源:欧宝下载 发布时间:2025-11-19 23:37:24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四化同步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改革不断深化,经济发展的速度、结构和动力等呈现新趋势、新特征,并成为阶段性的新常态,体制机制创新要求更加迫切,结构调整、经济转型任务更艰巨。县域经济作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最主要载体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最基本单元,必须贯彻新常态下改革和转型的总体部署,主动顺应经济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以聚焦“三农”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优化,实现新常态下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河南浚县“中鹤模式”的调研,对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的创新思路和重点路径进行了研究总结。
近几年,河南省浚县依托大型农业产业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中鹤现代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鹤集团),采取市场化方式探索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路子,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其建设实践被有关专家和领导评价为“中鹤模式”。自己在来党校学习前后,两次到中鹤集团对该其建设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现代农产品加工园区、新型城镇化社区进行了实地调研, 对“中鹤模式”的主要做法和成效进行了分析总结。
中鹤集团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资参股企业、全国食品制造业优秀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公司注册投资的金额10.41亿元,资产33亿元,年产值24亿元,员工3500多人。主营业务涉及农业开发、集约化种养、粮食收储与粮油贸易、小麦加工、玉米加工、豆制品加工、零售业、环保与能源等产业,形成了45万吨玉米加工、30万吨小麦加工、70万吨粮食仓储能力。
从2005年起,中鹤集团开始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由玉米深加工逐步向小麦精深加工等产业拓展,为保障“安全食品”的生产和供应,持续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产业,针对农业的“极度分散”与加工业“高度集约”的矛盾,积极开展土地集约化经营、农业规模化生产、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探索。2010年,中鹤集团按照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土地向农机合作社集中,人口向新城社区集中的“三集中”规划原则,完成了对王庄镇100平方公里镇域面积内的42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7万人口和9万亩耕地的整体规划,将王庄镇规划为农业生产与生态观光区、农产品加工与物流区、农村居民安置与休闲区3个功能区。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王庄镇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化建设初具规模,有力促进了农区“三化”发展。
“中鹤模式”的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一是发展现代农业,以集中流转的土地为依托,以公司集团为主导推进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发展全产业链的现代农业;二是促进农民就地转移就业,在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基础上,大量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到农产品加工园区工作,成为产业工人;三是并村建立农民集中社区,满足就地转移就业的农民安居需要,由中鹤集团的工业化版块提供资金,利用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推进并村和农民进城(镇),建设农民集中居住社区;四是有序开展农户宅基地置换,以宅基地置换和特定标准内免费或低价供应住宅的方式,实现农民流转土地后进城(镇)上楼;五是全方面推进城镇建设,由政府出资引导和筹集多元化商业资本,全面建设住宅、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一体的新型城镇社区;六是推动实现“四化”同步发展,以“政府—农民—企业”为主体,以新型工业化为龙头,以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新型城镇化为提升,以信息化为平台,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
通过规划建设粮深加工产业园区,集中布局农产品加工公司、仓储物流公司等,园区规划面积8700亩,目前已建成3000亩,形成了农产品加工、农产品仓储物流两大功能区。建成的农产品加工区年可加工转化45万吨玉米、30万吨小麦,农产品仓储物流区拥有70万吨的粮食仓储能力,基本形成了以小麦、玉米为主的产业集群。
上一篇:”新式农业”圈套危险提示
下一篇:开展渔业合作 促进国际减贫
